半岛综合
    半岛综合 / news
    为产业链赋新能 推动工程公司高质量发展

    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工程建设行业亟须加快转型升级,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建设市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从1949~1984年,这一阶段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指导下的工程建设指挥部建设模式,设计院为事业单位,只负责规划设计服务;第二阶段从1985~2005年,这一阶段,设计院逐步实现由单一规划设计职能向具备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和开车服务的工程公司转变,可以承担一些中小型的EPC(工程总承包)任务;第三阶段从2005~2020年,这一阶段全面实行EPC总承包建设模式,工程公司开始在工程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并将设计、采购和施工深度融合。通过以上三个阶段,实现了从传统设计院到工程公司的转变,产业链的拓展和优化不仅提升了工程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也使得工程公司的能力快速提升、规模迅速增长。

    将创新链和智能链融入产业链,为产业链赋新能,是工程公司打造高质量发展新业态的必然选择。

    产业链是不同生产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通常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创新链是指围绕某一创新的核心主体,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知识创新活动将相关的创新参与主体连接起来,是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智能链是指事物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下所具有的以数据驱动资源动态优化配置,进而满足人类各种需求关系的形态,是实现产业链转型升级、拓展发展业态的重要支撑。工程公司要在不断拓展和优化产业链的基础上,将创新链融入产业链,通过新模式、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和应用,加快工程建设的进度,降低工厂建设成本,提高工厂建设质量和安全水平,并为业主建造绿色低碳和高附加值的工厂;将数字化、智能化融入产业链,打造数字化和智能化工厂,提供工厂可视化管理、智能预测诊断、运行数据分析和生产优化升级。

    产业链的核心功能是创造价值,因此工程公司不但要关注自己的生产运营环节,更要关注产业链上下游,使整个产业链能够提升水平、同向发力。通过构建创新链和智能链,可以促进产业链的价值创造优化。

    工程公司通过构建产业创新链,将技术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引入各生产环节,实现知识的经济化过程与创新系统优化目标,最终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支撑相关产业发展。

    推动产业链数字智能建设是企业实现效益大幅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国内外炼化企业已开始由“组织指挥”为主的生产管理模式转向以“数据驱动”为主的管理模式,并期待逐渐实现智能工厂、智慧工厂的目标。工程公司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天然优势,要在智能链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客户提供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系统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工程公司需与时俱进,探索新的工作模式,形成新的设计平台、工作流程、项目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提高工程建设效率、科学降低费用、缩短工期。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和完善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平台,将线下运行全部转移到线上操作,及时分析判断公司运营状况,防范生产经营重大风险,积累组织过程资产用于公司投标报价、项目执行、人员培养等;建立以项目运行为基础,面向研发、设计、制造、施工安装、运维的开放管控平台和众包服务平台,实现项目管理精细化、技术数字化、管理效益化。

    面对瞬息万变的工程建设市场,工程公司要根据行业发展的新业态建立与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运行体制,建立敏捷型项目组织机构,便于对环境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并迅速执行。当下是一个快时代,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工程公司的要求是“多快好省”。“多”体现的是项目的集中度,业主希望在项目中一家工程公司尽量承担更多的工作,减少工作界面,便于管理协调;“快”是要求企业以最快的速度提供可交付产品并建成投产;“好”是要求服务好、质量好,为客户创造更高的价值和更好的体验;“省”是要求工程优化,投资省、运维费用低,快速回收资本。此外,要打造适应新业态下的考核激励机制,改变传统的重苦劳不重业绩、养“绵羊”不养“豺狼”、重流程不重结果的考核激励方式,培养打造满足新业态发展管理和技能要求的工程设计人员、装备采购人员、施工管理人员及项目管理人员,数字智能技术将成为工程公司从业者的基本素养和生产工具,开放、协作、协同将是行业工作的新常态。

    工程公司要建立项目执行智能数据库,由“人脑决策”向“数据辅助决策”转变,降低项目执行风险。同时,要按照产品线和项目执行模式建立项目执行经验数据库,按照存储资料可视化、档案化、可复制的原则建立智能数据库,降低缺乏数据人为决策带来的风险,打造行业发展新业态,实现工程公司高质量发展目标。

    (来源:《中国建设报》)